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促进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林绮娴)
【内容摘要】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教学过程,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更要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以及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校提出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把“轻负担,高质量”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合作学习模式研究》专题性的教学研究,旨在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 研究 合作 学习
我校数学科的课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合作学习模式研究》,立项后,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我们多次召开课题研讨会后,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方向,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力提高、习惯形成三大方面确定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的是促进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能达到1+1>2的学习效应。把合作研究的目标确定为:1、诱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使之“想合作”。2、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使之“能合作”。3、发挥合作学习评价的功能,使之“喜合作”。分高、中、低三个年段分别进行研究,以促进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使之“想合作”。
2007年我校把禅城区教研室提出了“实施有效教学,创建效率课堂”的校本专题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那么怎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在听课中发现,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促进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源动力,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所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因此,教学首先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合作的意识比较薄弱,就如何创设有效合作的情景让学生有想合作的积极互赖情绪开展研究。并确定《合作学习的情景创设研究》为低年级的子课题开展研究。如:2011年4月7日上午广东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佛山市南海区桃园小学举行“回归课堂本质,注重教学实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校陈明燕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6、57页“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 的教学设计整个过程都体现了童话式合作的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此课以喜羊羊邀请我们坐上糖果船去学习新知识为故事情节,贯穿起整个教学过程。先参观学生喜爱的南国桃园景区,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情境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新知探究上让学生通过:摆、看、说、想、比等形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多种计算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片段一:喜羊羊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说说,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学生通过合作提出下面的问题: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d.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喜羊羊说:谢谢你们帮我想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真为你们骄傲。送一个超能铃铛給你们。
片段二:探讨整十数加整十数
喜羊羊说: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会列出算式?
生说师板书:10+20=30
师:喜羊羊想听一听,你是怎样算的?下面以四人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听。比一比,看哪小组同学想的方法多,想的方法妙。(小组讨论)
方法一:数的方法:10、20、30。 (从10开始数数到30)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
方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方法四: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方法五: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
这节课得到听课的专家和兄弟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在评课时南海的专家老师用了“实、活、趣”三个字高度概括了这节课。
我认为在低年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些合作性的情境,给数学注入浓浓的童趣和合作学习的兴趣,一定会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萌发合作探索学习的欲望,走进合作的“大门”。
二、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使之“能合作”。
我们研究有效合作学习的宗旨就在于让课堂真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充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地成为学习中的主体。本着这样的理念、在中年级我们开展《有效性合作学习,提高解题能力的研究》,分三大题型展开研究,一是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合作审题训练,二是四则运算准确性的合作训练,三是文字题的审题方法研究,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