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课题研究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情趣

来源:佛山市惠景小学发布日期:2013-04-15 00:00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情趣

——《小学学科情趣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佛山市惠景小学课题组执笔:吴少贞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坚持创新是关键。教育创新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我校坚持实施“科研兴校”的战略,从2007年就“小学学科情趣教学研究”进行立项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历经三年,历经两任领导,07年一年的研究结束后,由于街道校长的调整,廖校长被调到其他学校,因此后两年的研究更换了由吴少贞为研究主持人。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全体师生同心协力,执着探索,尤其是各个课题组的成员,更是孜孜以求,使三年的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完成。如今本课题将要结题,现对实验研究工作作结题报告:

长期以来,由于小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偏重知识灌输的影响,严重阻挠了师生双方心智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情操、意志、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极端的升学压力下发生位移,教学方式呆板,课堂上师生缺乏情感交流,教学方式呆板、低效,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厌倦的感觉。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质疑和激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等多方面进行尝试,才能使学生养成爱思、多思、会思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活这样有趣的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把“小学学科情趣教学研究”确定为这三年的研究课题。

一、            确定研究的目标。

“情趣”是指性情志趣、情调趣味。课堂教学中师生志趣相投,共同参与情趣盎然的活动是小学学科教学追求的境界。小学学科情趣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学科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培养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目标。分析和研究学科教学过程情趣化的可行性和主要实施方法,以及情趣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力求从根本上为提升小学学科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情趣化教学道路。学科情趣教学研究,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尤其是一些情趣教学具体方法的运用,例如多媒体的课堂引进等,教界同行都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系统化地从学生兴趣培养到教师能力培训的研究还没有先例。本课题以小学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尝试研究分析情趣教学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及相关教学方法、模式的实践规律,既认识到情趣化对学科教学的积极意义,又注意了小学生心理、性情与中学、大学生的差异性,相信这项研究对于整个学科教学研究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研究意义

1.情趣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主要的一点就是摒弃传统教学中机械、呆板的单向教学模式,以情趣教学,愉快教学为发展方向。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小学学科情趣教学的研究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一总体要求,与素质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契合的。

2.情趣教学是小学学科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学科教学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历史,随着教学国际化程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改革尝试几乎没有停止过。小学学科教学如何融合素质教育理念,把学科教学特点和小学生心理、性格特点相结合,探索富于情趣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对于当前的小学学科教学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探索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3.情趣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因此,形式多样的情趣教学容易为小学生接受。同时小学生具有感性大于理性,情绪波动大,耐心不足,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情趣教学期望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不断调整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