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教育论文

让情景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佛山市惠景小学发布日期:2013-04-16 00:00

内容提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文从一是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创设形象化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三是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四是创设儿歌情境,强化学习效果。从这四方面说一说如何巧妙地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进行情境交融的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情境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一直以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中积极思索,大胆质疑,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好胜,他们的认识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也多是在无自觉意识下完成的,只要在教学中经常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来迎合了儿童的特点,就会使学生视学习为乐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多种数学游戏。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内容上,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学起来还可以。但对于基础稍差的中下生来说,难度就有点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些关于数的分与合的小游戏。游戏:6的组成、7的组成、8的组成、9的组成、10的组成,游戏是这样进行的,以6的组成来举例,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甲边拍手边说6可以分成1和几,乙也边拍手边接着说,6可以分成1和5,两人的手合起来拍一下。甲又接着边拍手边说6可以分成2和几,乙再边拍手边说6可以分成2和4。两人在说的同时要用手势表示出自己说的数,说完以后,就调换角色来再玩。这样,数的组成这个内容就变成了一个拍手游戏。

另外,教材中很多练习题都可以把它变成一个有趣的游戏来进行练习。如我把一道普通的的口算练习题设计成式题卡开火车。一张卡纸上写一道计算题,老师出示卡片,发口令“小小火车谁来开!”,学生争先恐后举手,以小组为单位开小火车比赛,开得又快又好的小组,奖励小红花。一般上课前5分钟,我就进行这个游戏,把学习、练习变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计算速度。
二、创设形象化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形象化情境中的问题有兴趣,会用看,认真想,记得住,不易忘。我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减法应用题启蒙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出一幅生动的图画,画中有花草、水池、小天鹅,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优美的画境中,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在操作中理解条件,弄清条件之间的关系。
师:水池里有几只小天鹅?
生:水池里有5只小天鹅。
师:这5只小天鹅已经知道,叫做已知条件。现在游走3只(多媒体演示)。
师:这游走的3只小天鹅也叫已知条件,现在水池还剩下几只小天鹅?(这是我们要求的问题)。
生:还剩下2只小天鹅。
师:这两只小天鹅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从图上看到水池里只有两只小天鹅。(老师再演示一次,指明几个学生完整的说一遍,再由全班说一遍)
生:水池里原来有5只小天鹅,游走的3只,还剩2只。
   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真正理解了原理,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从而有了学习的欲望。

三、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应用的广泛性,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无处不用到数学,但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专门去解决实际问题,要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的,反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时候,我以孩子们熟悉、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载体,创设猜一猜的情景引入新课。又利用了喜羊羊想考考大家,它准备了一些贴画(五颜六色的五角星、花、卡通动物等),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发现,四人小组设计一些有循环排列规律的图案这个情景。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些卡通人物是人人都喜欢的卡通人物,这样的实践情景引入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又如,小学一年级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们模拟买卖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名学生拿一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角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么找钱?怎么找最简便、快捷?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组合、认识人民币面值,售货员现有人民币各面值的数量等问题。诸多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解决。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及其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四、创设儿歌情境,强化学习效果。

儿歌文字简练,易懂、易记,深受学生喜爱,如果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把法则、规律编成儿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简化思维过程。如,在学习“认识立体图形”时,用儿歌概括立体图形的特征为:我是长方体,长长的,平平的;我是正方体,方方,稳稳的;我是圆柱体,圆圆的,平平的;我是大圆球,圆滚,滑溜溜。又如,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用到的“凑十法”,用儿歌概括为:小朋友,拍拍手,我们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得十。再如,三年级的《年月日》教学中,可以插入“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这歌诀让学生牢记大月的分别是哪些月份。寥寥数语,就让孩子们理解并记住了这些知识。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在教学时"活"用教材,用"活"的例题,巧妙地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进行情境交融的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